杜焕荣:历霜“醉果”更芬芳

  • 发布时间:01-05 10:30
  • 新闻来源:
  • 责任编辑:王婧


    杜焕荣,山西省忻州市河曲河北村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民歌、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

    编者话

    她有着天生丽质和超强的乐感,从14岁开始学艺,见证了建国以来河曲民歌、二人台的一次次劫难和荣耀,她用二人台的调子,唱响了《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用二人台的唱腔唱出了《红嫂》的风采,把《走西口》中的玉莲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艺几十年,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带着河曲民歌、二人台的经典剧目,走遍了大江南北。

    年近六旬的杜焕荣是河曲县二人台剧团的演员,说起二人台的发展历程和自己的从艺经历,杜焕荣既是激动,又是欣慰。

    杜焕荣从小就喜欢二人台,喜欢唱歌,当时正好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候家里穷,没有裙子,就弄一块褥单布裹起来,裹在腰上,拿一块纸当扇子,煤油灯下,照着自己的影子,边唱边煽,后来长大到十岁左右,村里一些爱好二人台、爱红火的人,在每年过年过节的时候组织一些活动,那时候虽然是文化大革命,是一些新编的东西,但是调子却是原汁原味的二人台。当地有名的歌手韩运德,是她的音乐老师,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她去参加,能演上一个小角色,就非常快乐。

    一泻千里的黄河,几经曲折,流经河曲,使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这给从小喜爱民歌、二人台的杜焕荣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艺术土壤。

    她说《姑嫂挑菜》等旋律听着都特别喜欢,到现在我都记得这些东西就像是刻在脑子里。从那时起,天生丽质和先天就有超强乐感的杜焕荣在全村人当中也就小有名气了,不论是传统的二人台唱段,还是新编现代戏,只要大人们唱起,她一听便会。

    杜焕荣是河曲河北村人,从小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中长大,少时读过几年书,后来进了村里的小戏班,自那时起,小戏班的老师从她的一招一式中,看出她是一块唱戏的好料,两年后,经过严格的挑选,杜焕荣被选拔到县二人台剧团,开始了她的艺术人生。


    [SITESERVER_PAGE]


    1970年县里正式成立了二人台剧团,当时招了四十多个演员,十六岁的杜焕荣就是其中的一个。进去后就是军事化管理,早晨五点四十五,哨子一吹,赶快穿衣服,点名,然后就开始练功,她说那时候老师特别严格,但对我们以演好这些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艰苦的环境和严格的训练下,杜焕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晚上别人入睡了,她把腿蹬在墙上压着,手拿简谱书,就着油灯一遍遍练习,就这样,半年之后,各门功课都是名列前茅。但学员们开玩笑地说,她是一个最笨得优秀演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刚从剧团的一个丑小鸭,开始成长为一只白天鹅,十七岁演《红嫂》,就取得了成功。但也有自己的困惑在那段时间,刚刚迈进艺术门槛的杜焕荣感到压抑的并不全是戏中的一个角色,最不理解的是,从小耳熟能详的优美曲调怎么就成了“四旧”呢?“山坡坡上长得十样样草,九样样看见哥哥十样样好”,“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这些脍炙人口的词不能挂在嘴边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用二人台的调子改编的样板戏。

    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劫后余生的山曲才像春草一样又满山遍野地绿了起来,“刮起那春风浪头头响,小妹妹开心由不得唱”,杜焕荣和所有演员一样,开始自由地歌唱,每次下乡演出,大卡车像拉着一群山喜鹊,坐在老高的戏箱子上,一路欢声笑语,到了老百姓家里,睡大炕,吃酸饭,叽叽喳喳,像放归山林一样,有乐也有苦。

    那时候下乡演出特别多,一次杜焕荣去代县演出,下着大雨,大雨过后,到另一个村去,就是倒车的时候,汽车有点开的太快了,一颠杜焕荣和伙伴就摔到了臭水沟里,杜焕荣的一条腿受了伤,血水混着泥水流了出来,大家把她重新抬上车后,她感到身心都要垮了,平时掩藏在欢乐背后的辛酸,化作泪水一涌而出,到了演出地,准备演出时,她又挣扎地站了起来,团长不让她去演,让她好好休息一下,可她还是忍着疼痛走上了舞台。

    杜焕荣晚上演的是《方四姐》,正好那个《方四姐》也是二人台的一部传统戏,她演的非常投入,正好腿特别疼,情绪也特别吻合,演到那个婆婆逼着到井台挑水的时候,故意折磨着媳妇时唱的十分投入。当时有一个看戏的老太太,她是一个童养媳,她的遭遇和戏中这个角色特别相似,一看着杜焕荣哭,想到她当年被婆婆拷打,看着看着,就晕过去了。

    就在那次演出归来后的秋天,说不清什么原因,二人台剧团相继有二十余人调离剧团,其中包括调到县文化馆的杜焕荣,此时的剧团可以说奄奄一息,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看到这种意想不到的状况,杜焕荣非常难受,于是她开始四处奔走,把离散的演员能叫的都叫回来,同时培养新的演员。一年之后,组建起一个二人台业余剧团,她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能让二人台没落,就这样,背负着一种责任,这个业余剧团很快就活跃在河曲的大地上。

    像河曲的“醉果”海红果一样,杜焕荣焕发出了别样的芬芳。内蒙古呼市、县公安局等比文化馆好的单位都想调她去,她都婉言谢绝了,心存一个梦想,就是要把河曲民歌二人台推向全国的大舞台。杜焕荣除苦心经营剧团外,同时走南闯北,努力推广二人台艺术,竭力使世人都知道这个宝贵遗产。


    [SITESERVER_PAGE]


    2005年9月2日,包括河曲民歌二人台在内的我省70个项目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与此同时,杜焕荣等几代二人台传承者也在努力,希望二人台能走向广阔的舞台;2003年11月,上海举办全国原生态唱法节目汇演,她以一曲《走西口》赢得专家和现场观众的喝彩;2006年6月,参加完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演后,便受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组的邀请,7月13日,参加了北京第四届奥林匹克文化节主题活动;同年10月,杜焕荣等人到武汉参加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演出。

    2011年,“三八”节演出之后,又强忍疼痛,到北京农展馆演出,这是她在外地的最后一场表演。

    回来之后,到山大二院一检查,结果一出来,杜焕荣傻了,股骨头坏死,而且还是双侧的,她哭了两天,腿对她来说太重要啊,告诫自己必须坚强,她到北京做了手术,手术做得很成功。

    杜焕荣靠着超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逐步脱离了轮椅,甩掉了拐杖,三个月后,顽强的站了起来,再一次登上了她热爱的舞台。重新回到舞台上的杜焕荣又恢复了教学与社区乡亲们在一起欢乐。

    杜焕荣说:作为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我感觉到责任重大,能为我心爱的二人台事业做出我毕生的贡献,虽然是小小的,但是也是我的全部,因为我热爱二人台。


    (刘满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