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道|习近平再访法国 元首外交三个“特别”引人关注

  • 发布时间:05-06 16:16
  •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王婧

      时隔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赴法兰西共和国。

      这也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从尼斯夜谈到豫园茶叙,再到松园会晤,习近平多次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进行深入交流。

      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两国元首再聚首,三个“特别”之处引人关注。

      特别的年份,承前启后

      “中法关系成为世界大国关系中的一对特殊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关系前列。”2014年3月,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

      5年后,习近平在法国尼斯会见马克龙时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我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访问法国,具有特殊意义。”

      不同年份,意义有所不同。今年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习近平再次访问法国,对两国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在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的视频致辞中,习近平指出,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

      “面对新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法应当秉持建交初心、积极面向未来、敢于有所作为。”他表示。

      特别的礼物,以心相交

      5年前习近平访问法国,马克龙曾向习近平赠送一份特殊的国礼——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曾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启发。

      “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习近平说。

      一部《论语》,见证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印证着文化亲近感是中法关系的独特优势。

      去年4月的广州松园,中法两国元首共赏千年古琴演奏的古曲《高山流水》。习近平向马克龙介绍:“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很优美的故事,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体现的是‘知音’,只有‘知音’才听得懂这首曲子。”

      高山流水觅知音,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从合作修复巴黎圣母院,到共同保护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从互设文化中心到互办文化年、语言年,中法人文交流为世界文明互鉴作出表率。

      “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今年1月,习近平在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的视频致辞中说。

      特别的地点,别具深意

      习近平两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马克龙三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多次互访中,两国元首都走访了首都之外的城市。这些安排,别具深意。

      2014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习近平访问法国,首站即安排在里昂。历史上,里昂是古代“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很早就与中国有商贸往来。20世纪初,在中国贫穷落后的困难时期,里昂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4年后,马克龙首次访华,选择的首站为中国古都西安。有分析称,这不仅因为西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也由于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终点”和“起点”,形成呼应。

      尼斯夜谈,习近平讲起“中法合作互利共赢的属性始终没有改变”;豫园茶叙,马克龙领略中华园林之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松园会晤,习近平向马克龙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义。

      此次访问,两国元首还将赴外地举行活动。

      中法两国元首将如何把舵新时期的中法关系,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当外交遇上书香 | 以书为媒,看总书记欧洲之行

书藏古今,照见精神的世界、文明的智慧,是沟通人心的津梁。

人民日报客户端  05-06 16:15


时政Vlog丨龙狮双舞 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巴黎

当地时间5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央视新闻客户端  05-06 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