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读|从总书记考察的这所学校看教育版“山海情”

  • 发布时间:06-21 16:51
  • 新闻来源:央视网
  • 责任编辑:王婧

    |热解读|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元朔山下,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坐落于此,红墙黑顶的建筑群,大气别致。

    6月18日下午,在青海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这所中学看望老师和同学们。他先后走进食堂、宿舍、教室,关心学生们的饮食、住宿、学习……了解当地深入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情况。

    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高、气候恶劣、环境艰苦。当地教育工作曾深陷区域教育“发展之困”。

    “基础设施方面投资不少,但气候条件严重影响作用发挥。就拿操场来说,暴晒加上极冷,刚建好没几年就变得坑坑洼洼。”“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别说老师,光厨师和保安一年都能换好几茬!”果洛州教育局局长回忆道。

    东西协作,双向奔赴。

    为解决当地农牧区孩子上学难问题,在上海市的援助下,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于2017年7月21日在西宁破土动工,2019年9月1日正式开学。

    标准化操场、多媒体教室、宽敞整洁的食堂和宿舍,还有图书馆、科技屋……从此,地处高海拔地区的果洛州在西宁有了自己的学校,果洛的学子们也有了一个安心学习的“新家”。

    目前,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已实现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学校组织师生们每年赴上海、江苏研学,开展“同上一堂课”等活动,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  

    一所中学,连接两地,点亮孩子们的梦想。这正是“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成效的显现。

    20多年前,在教育部的统筹推动下,我国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教育工作。

    10多年前,千里之外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六省市开始不断加大对青海帮扶力度,为当地教育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异地班”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在教育部和相关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22年3月,青海异地高中班已走进10个省市17所学校,目前在校生超过4000人。北京、上海支持建设的海东玉树中学和西宁果洛中学,为两地2000余名涉藏州县学生提供优质教学环境。

    “小组团”担当“大任务”。为帮助协作地区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援青各团队先后大力实施“组团式”教育帮扶,提升当地教育水平。

    上海每年安排30名果洛州骨干教师到上海市相关中小学跟岗学习和挂职培养;浙江深化“扶智+理念+扶志”帮扶举措,举办线上线下示范课、听评课等活动,并先后组织35批次专家名师组团赴海西州开展送教活动;江苏援青教师采取“一对三”模式对接本地教师,充分发挥东部教育资源优势,聘请兼职教授,搭建名师工作室……

    支援高校群策群力。如今,援青高校已经形成了“多对一”组团模式。清华大学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历10多年发展,教育援青正在实现从“资金”援助向“智力”援助、从“输血式”援助向“造血式”援助、从“单一式”援助向“组团式”援助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西部地区工作、生活过,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

    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他曾亲自为浙江省对口帮扶实施迁建的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培土奠基。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总书记给这所小学的学生回信。他在信中说:“得知这些年来学校越办越好,同学们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健康快乐成长,我很欣慰。”

    此次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总书记走进食堂,嘱咐食堂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营养可口。他来到教室观摩思政课,与学生们亲切交流。

    在教学楼前广场上,总书记提出期望:“希望孩子们倍加珍惜这里的良好条件,心怀感恩、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不以山海为远,不以地域为限。

    希望的种子在西部生根发芽。乘着东西协作的“东风”,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时政新闻眼丨再赴青海考察,习近平始终关注这篇大文章

在延安出席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转赴青海考察。这是他今年第5次出京考察。6月18日,总书记来到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和宏觉寺调研。19日,他听取了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

央视新闻客户端  06-21 11:42


【央视快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青海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听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青海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阐述了青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使命任务,明确提出了做好青海工作的原则方针、重点要点,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海是“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青海是一个资源富省,也是战略要省,钾盐、镁盐、锂盐储量占全国80%以上。青海有5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49.74%。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尤为重要。 青海要不断深化对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战略定位的理解认识,精准把握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坚持”为重要抓手、主攻方向,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要时刻牢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要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要在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指引下,今天的青海,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已由上世纪不足2万只,恢复到现在的7万多只,青藏高原“旗舰动物”雪豹监测数量现在已超过1200只。青海要深刻认识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既丰富多样,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青海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特别是宗教活动场所管理。 大美青海展新颜,砥砺奋进新征程。青海广大干部群众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关怀厚爱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真抓实干,笃行不怠,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央视网  06-21 11:14